“無廢城市”建設:蓄勢待發
盡管我國是全球首個提出“無廢城市”建設概念的國家,實際上,國際上早已有類似模式的城市建設經驗可以借鑒。近年來,日本、歐盟、新加坡在固體廢物綜合管理方面都開展了積極的嘗試與探索。如,日本提出建設循環型社會,通過促進生產、物流、消費以至廢棄的過程中資源的有效使用與循環,將自然資源消耗和環境負擔降到最低程度。
其實在“無廢”方面,我國很多城市和行業已經做了大量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果。2018年12月12日,重慶市15家企業聯手建立重慶首個固廢產業聯盟,為重慶申報打造“無廢城市”試點城市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相關部門分別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固體廢物回收利用的試點。如國家發改委牽頭開展的循環經濟示范城市(縣)、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建設;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開展的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基地建設;農業農村部開展的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住房城鄉建設部實施的城市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建筑垃圾治理試點;商務部開展了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試點。
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副主任臧文超表示,這些試點對于推動各類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發揮了重要作用。總體而言,這些單項試點為開展綜合性的“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無廢城市’建設是個系統工程,試點城市篩選,首先會考慮地方黨委、政府的積極性和工作基礎,如是否開展過或正在開展各類固體廢物回收利用試點并取得積極成效;其次會綜合考慮東中西不同地域、不同發展水平及產業特點,與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等國家戰略規劃相結合。”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固體處處長溫雪峰表示。
“從試點內容上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更強調在補齊短板的前提下,協同推進,提升全市域固體廢物綜合管理水平。”臧文超表示。
怎樣“變廢為寶”,減少固體廢物產生,增加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還需要政府、企業、公眾多方的努力。
“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對于消費者來講,流通領域和生活領域的減量化需要時間和過程,開展‘無廢城市’建設,也是倒逼人們轉變生活方式的一種促進。”臧文超說。
李干杰日前強調,“‘無廢城市’建設是一個長期的探索過程,需要試點先行,先易后難,分步推進。”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