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探索
新能源產業。從2010年起一次電力產量數據記載,2010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風力發電產量為1.9億千瓦時,占全市發電量的比重為2.64%;2018年規模上工業企業中風力發電、光伏發電量達到13.37億千瓦時,占全市發電量比重達12.55%,9年間一次電力比重增加了9.91個百分點。按每度電要耗原煤350克標準煤計算,2018年風力發電、生物質能及垃圾發電可節約原煤46.97萬噸標準煤。其中11.07億千瓦時的風力發電,可節約水資源7.43萬立方米;同時減少碳、硫排放量近9500噸。
二是
節能減排效果顯著。從“十五”末期科學發展觀及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我市在經濟穩步發展的同時,積極探索節約能源,逐漸淘汰高污染、高耗能工業企業,嚴格兩高企業的準入門檻。2006年核算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77%,到2018年12年間累計下降41.74%,年均降低率為4.4%。同事多舉措降低轄區內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量。2018年,隨著環保大督察整改工作的推進,城市建成區的工業企業一方面把燃煤小鍋爐改造成生物質能鍋爐或天然氣爐;一方面改造成集中供暖,從熱電廠購買蒸汽,徹底取締了燃煤鍋爐,大大減少了碳、硫等污染物的排放量,改善了市區空氣質量,使得
碳排放指標逐年向好。單位GDP二氧化
碳排放量2012年起至2018年累計下降19.62%,年均下降3.57%。
四是產業結構調整有成效。我市在能源使用上也在不斷調整結構,探索
清潔能源替代傳統化石能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7年以來加速淘汰10蒸噸以下的燃煤小鍋爐的進程,減少燃煤污染物的排放,年末市區累計淘汰燃煤小鍋爐166臺,以生物質鍋爐和天然氣鍋爐代替。
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2018年70年間,特別是近年來國家相繼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循環經濟及
低碳經濟結構建設”的長遠目標,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偉大中國夢想,我市在探索經濟發展的同時,不斷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強化節能措施,能源利用效率持續改善和提高,同時也在積極探索新的能源經濟,對我市經濟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保障。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