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COP大會將由誰來主持?
中國仍是此次《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的主席國。在蒙特利爾召開的會議將由中國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這是中國首次主導有關環境的重大政府間談判,并為中國展現其國內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通過“生態文明”愿景、“生態紅線”制度和
綠色“一帶一路”倡議等)提供了一次重要機會。但同時,COP15對中國來說也是一次重大的挑戰。中國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創造性地將其他國家團結在一起,共同達成一項雄心勃勃的協議。
COP15大會主席黃潤秋近日發表署名文章指出,我們必須牢牢把握COP15扭轉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重要契機,牢牢守住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前進方向,共同努力采取以下四點行動、推動COP15第二階段會議取得成功。
一是堅持多邊主義。生物多樣性治理是一項全球系統工程,只有確保廣泛參與,才能取得真正實效;同時必須堅持締約方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維護國際法的權威性和普遍適用性,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
二是堅持務實合作。各國國情不同,在經濟、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差異明顯。我們主張在制定“框架”時,堅持公正、透明、締約方驅動的原則,充分吸取和借鑒“愛知目標”執行中的經驗和教訓,充分考慮目標的可達性、可操作性以及各國的發展差異,在“框架”磋商中展現建設性和靈活性,在重點難點議題上兼顧各方訴求并適當妥協,達成各方均能接受的折中方案,平衡體現《公約》3大目標。
三是堅持基于規則行事。生物多樣性保護面臨巨大資金缺口,充足可靠的資金來源對實現框架雄心至關重要。我們主張積極承擔與發展水平相稱的國際責任,發達國家應切實履行《公約》義務,在資金、技術、能力建設等方面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支持,彌補國家間生物多樣性治理能力的差距。
四是堅持協同治理。我們主張協同打造更牢固的全球生態安全屏障,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執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之間的協同,加強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等的協同,在框架設計及未來實施進程中提出更多科學的綜合解決方案,協同應對生物多樣性喪失、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等全球性問題。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