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標準是基礎,計量是關鍵。能源計量近幾年才引起全社會的關注。2007年1月1日,國家強制性標準《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正式實施,為企業進行能源計量提供了標準與原則。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的《能源計量監督管理辦法》,則為能源計量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法律法規基礎。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國家節能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節能減排首先要量化能源和污染物,準確計量能源的消耗量和污染物的排放量,能源計量是節約能源、減少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技術手段和基礎性工作。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中國節能協會秘書長房慶認為,能源計量工作是保證國家節能目標實現的基礎,必須嚴格執行強制性國家標準《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及相關行業標準。質監部門要依據現有國家或行業能效和能耗限額標準進行監督節能環保和檢查,完善節能監督體系,建立能源在線監測網絡,變終端節能為系統智能節能。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數據顯示,2011年節能服務產業規模已達1250億元,比2005年增加了24倍。與此同時,我國節能減排標準化工作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是目前還不能適應節能減排的現狀,現有的200多項技術標準遠遠不能滿足國家節能減排工作的需要。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院長王忠敏表示,我國的節能減排工作需要一個標準框架支撐。
據了解,當前,發達國家和一些國際組織已開始在我國推廣應用節能減排技術和標準,并初具市場規模。而我國的節能減排標準化技術工作相對分散,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間相互不統一,有關節能減排的檢測評價方法不統一,認證有效性亟待提高,部分標準與當前節能減排工作不協調。而能源計量及能源審計既建立在一整套的節能減排標準之上,又反過來能推動節能減排標準不斷完善。
近年來,合同能源管理作為一種全新的節能機制,越來越被接受。許多企業紛紛加大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實施力度。然而,在實施過程中,卻出現了節能效果如何認定的難題。節能效果計量難也就成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重要制約因素。
據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高級顧問王樹茂介紹,我國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進節能減排存在三大障礙。除了認識障礙和投融資障礙以外,最主要的是技術障礙,而技術障礙的核心并不是節能減排技術的匱乏,而是檢測能力建設,也就是健全的檢測機構和先進的計量方法方面的欠缺。
還有專家告訴記者,節能計量工作是實現合同能源管理的基礎工程,沒有完善準確的計量器具配置和扎實有效的能源計量管理,就不可能為項目計算收益提供可靠數據。所以能否搞好節能計量是決定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能否成功實施的一個重要條件。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com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