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進入“兩會時間”!政協第七屆深圳市委員會第二次
會議今日開幕。4月9日8時開始,市政協委員陸續報到?,F場核酸采樣,遞交流行病調查表,領取委員證和
會議材料……在學苑大廈報到現場,深晚記者看到,一大早報到的委員們嚴格落實防疫舉措,在接受采訪時展現出良好的履職風采。
為城市發展和“雙區”建設
建言獻策非常榮幸
報到現場,特邀本市界別委員姜華說:“今年因為疫情反復,市兩會推遲了。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作為一名政協委員,更有責任發揮好自身作用,向所聯系的社會各界開展工作,凝聚廣泛的社會共識,匯聚磅礴的同心力量,上通下達社情民意和政府決策,為我們的城市盡快回到生活正軌貢獻一份力量。”
“黨的二十大今年召開,這是我們國家的一件大事。近年來,深圳全面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一名政協委員,能夠在市兩會上為城市的發展和雙區建設建言獻策,我覺得非常榮幸和期待。”教育界別委員羅德超說。
建議建設“社會大課堂”
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當天,深晚記者采訪到了多位來自教育界別的委員。教育界別委員魯江今年關注的焦點是中小學生的社會教育問題。“雖然我市擁有博物館、科技館、圖書館、紀念館等各類豐富多彩的社會教育資源,但是在學生中的知曉度卻并不算高;出于對孩子安全性和時間精力的擔憂,家庭和學校組織孩子參與的積極性嚴重不足。”魯江認為,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隨著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必須形成“全社會共同育人”機制。因此,他建議教育部門聯合我市各有關部門以及行業管理機構,整合深圳豐富的人文、自然、科技、勞動等社會教育資源,建設“社會大課堂”,同時建設具有深圳特色的地方課程和“社會大課堂”學習評價體系,確保社會教育取得實效。
同是教育界別委員的羅德超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年他關注數字化人才的培養問題。“當前我們的制造業正受到數字化技術的深刻影響,產業升級必然需要大量的配套的人才支撐,直接服務于產業發展的職業院校在其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他建議,職業院校應開設和優化調整數字化制造復合專業,擴大學制培養規模;及早謀劃建設智能制造學院,對智能制造前沿技術開展前瞻性研究;與企業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共育數字化制造技能人才。
文化、生態、經濟等議題受關注
還有不少市政協委員關注文化、生態、經濟等議題。特邀本市界別委員姜華告訴深晚記者,今年她主要關注城市文化空間的建設規劃問題。她認為,深圳正致力于打造“城市文明典范”,而城市建筑、交通軌道、公園等城市公共空間正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她說:“我建議有關部門積極引導優秀傳統文化進入城市公共用地之中,由專業的社會公益服務機構作為運營主體,從而加強人們對城市和國家的歸屬與認同感,強化城市的集體記憶功能。”
農工黨界別委員姜文清表示,在深圳快速發展的進程中,全市森林覆蓋率近40%,實現了山地、森林與城市的相融與共存。他說:“更好地保護自然生態是我們持續面對的挑戰,我建議未來政府應將重點由污染防治轉向生態保護、污染防治同步兼顧,將‘碳達峰’‘
碳中和’理念貫徹到實際生活和各個行業領域中。”
特邀本市界別委員謝書榮關注的是“雙循環”發展新格局下外貿發展新業態。他說,深圳擁有強勁的對外貿易。他建議深圳通過創新培育“市場采購+跨境電商+中歐班列”的新模式,穩定稅收政策,創新外匯管理模式,優化營商環境。他還呼吁深圳以“雙區建設”為契機,加強市場采購政策創新和扶持力度,打造深圳對外貿易新通道,發揮深圳國內國際市場交匯點的優勢,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格局做出深圳示范。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