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暫無法參與CCER交易
交易啟動儀式當日,中海油在北京
綠色交易所達成了全國首單CCER交易,根據中海油氣電集團電力業務部副總經理李劼的介紹,該公司購買了25萬噸CCER,中海油旗下七家控股在運營的燃氣電廠會用其抵消發電過程中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預計會在第三周期的碳排
履約中使用。
根據生態環境部此前規定,全國碳市場中的控排企業在履約過程中,可用CCER抵銷不超過5%的碳排放,2024年起進入第三個履約期,此前兩個履約期每期2年。
從全國碳市場來看,目前參與的控排企業就是如中海油旗下電廠一樣的基層發電企業(基本都是年碳排放量超過2.6萬噸的企業),這些企業有配額清繳的壓力,是CCER的主要買主。而賣方,除了市場上的控排企業,主要的增量就是交易方法學規定的4個領域的企業或機構。去年10月,生態環境部公布了目前被認定的4項方法學,分別是造林
碳匯、并網海上風電、并網光熱發電和紅樹林營造。目前來看,只有在這4個領域實現減排的企業、機構,才能在經過核準、認證、登記后作為賣方參與市場交易。
至于為何是這4個領域,根據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社會學室主任陽平堅的解釋,主要原因是其在減排作用之外,還具備
碳減排的額外性,也就是說,如果沒有通過碳交易得來的收益,這些項目很可能會因為經濟性原因無法開展。從這個角度來看,CCER交易對這些減排價值高但尚不具備經濟性的領域,具有一定補貼作用。
而根據生態環境部此前公布的信息,未來會進一步暢通方法學建議反映渠道,常態化開展方法學的評估、遴選工作,按照“成熟一個,發布一個”的原則,逐步擴大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支持領域。
在全國碳市場控排企業逐步擴容(2024年預計水泥、電解鋁將成為首批擴容行業,除目前參與全國碳市場的電力行業外,其他石化、化工、建材等七大高排放行業也在陸續啟動報告與核查工作),CCER方法學陸續增加的情況下,碳市場活躍度有望進一步提升。
按照相關制度的設計初衷來看,自然人原則上是有資格通過CCER參與碳市場交易的。央視報道中也援引
專家介紹稱,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遵循公平、公正、公開、誠信和自愿的原則,所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登記的法人和其他組織,甚至自然人都可以申請登記、參與交易。不過,在目前的核證備案體系下,個人顯然不具備直接參與的資格與條件。但在CCER交易逐步活躍后,個人有望通過專門投資碳市場的基金產品實現間接購買。從更長遠的角度來說,直接參與也并非可望不可及,主管部門在交易啟動儀式上也強調過,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意在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溫室氣體減排行動。而且,《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等政策也為未來個人參與留出了空間。
陽平堅在接受采訪時曾描繪出一副未來個人參與碳市場交易的理想場景,他表示,在碳市場逐漸成熟后,自然人也能夠參與其中,一個人出差如果坐飛機就要排放100公斤二氧化碳,如果他有碳中和的追求,就可以去買CCER來抵消;同理,一個人通過自愿踐行綠色生活所產生的減排量,在經過認證、核算后,也能夠在自愿減排交易市場上去出售。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