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內容,是浦發銀行在綠色金融領域長期深耕與沉淀所感。作為國內綠色金融發展的先行者與開拓者,近年來,浦發銀行已成為低碳轉型時代中一股不容小覷的“綠色力量”。
2021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推出一項有別于常規項目貸款貨幣政策工具——碳減排支持工具,通過向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資金,引導金融機構向碳減排重點領域內的各類企業提供碳減排貸款。業內人士指出,伴隨碳減排支持工具落地,將進一步推動經濟社會向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讓內蒙古具有豐富的風力資源,成為清潔能源的重要輸出地。不過,由于風力發電項目投資規模大、投資回報周期長,不少項目在建設中面臨融資壓力。錫林浩特市京運通風力發電有限公司(下稱“京運通”)投資的一個項目,便遇到了類似情況。
作為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子公司,京運通于2020年在錫林浩特地區投資建設300MW風力發電項目。然而,受風電項目建設成本上漲、搶工潮等因素影響,在項目建設初期,攀高的融資成本使該公司壓力倍增。
于是,京運通期望通過向浦發銀行申請貸款,以置換高成本融資。但一個現實難題擺在眼前:由于項目尚未竣工驗收,不符合浦發銀行對營運期貸款申請的相關要求?! ?/div>
項目推進勢在必行,為了避免京運通的風力發電項目擱置,浦發銀行呼和浩特分行在了解到相關情況后,第一時間成立聯合推動小組上門拜訪、設計方案,創新地選用了“固定資產再融資”產品,并引流域外信貸資源,聯合長春分行為京運通成功發放了18億元的固定資產貸款。
“這是內蒙古自治區股份制商業銀行首筆‘人行碳減排’支持貸款。”浦發銀行呼和浩特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建成并網后,每年可減少二氧化
碳排放量841192噸。同時,作為國家西電東送骨干特高壓電網“錫盟-泰州”特高壓電網重點配套項目,該項目建成后所產生的“綠電”將全部外送至江蘇省進行消納。
在浦發銀行“綠色力量”中受益的不只是陸上風電項目。在距離錫林郭勒近2000公里的上海,東海大橋風力發電場二期擴建項目建設所獲貸款,已成為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金融業務融資+融智的典型。
據浦發銀行上海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筆貸款將貸款利率與借款人可持續發展績效目標(SPT)相掛鉤,是風電行業首筆可持續發展關聯貸款。
“貸款設置風電場上網電量及對員工在風電場安全技術方面的培訓時數兩項觀察指標,貸款存續期間,根據每個‘觀察日’對‘觀察指標’的考察情況,靈活對利率進行相應調整。”上述浦發銀行上海分行相關負責人進一步指出,在為項目建設提供資金保障的同時,該方案激勵借款人實現可持續發展,專注踐行可再生能源發展道路。
政策東風“貸”動低碳轉型
無獨有偶。浦發銀行的金融“活水”不只引向了清潔能源領域,在央行碳減排支持工具聚焦的另外兩個重點領域——節能環保和碳減排技術,亦能見到浦發銀行的身影。
將視線投向江西高安,為了促進水泥行業實現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浦發銀行響應國家號召,為水泥行業企業節能改造融資需求貢獻金融力量。
受固有原料結構和生產工藝限制,水泥行業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大戶。中國建筑節能協會能耗統計專委會數據顯示,水泥工業的碳排放占全球人為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7.5%,在中國相應占比則為13.75%。
在此背景下,為優化當地水泥產業結構和布局,高安田南紅獅水泥有限公司擬拆除兩條老舊水泥熟料生產線,在高安石灰石礦區建設4000t/d水泥熟料生產線配套技改項目實現產能置換。若改造建成,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35萬噸,減少用電量3125萬kwh,可消耗68.03萬噸工業廢渣。
據悉,為了滿足客戶需要,借助總行專項方案安排的支持,浦發銀行杭州分行與南昌分行聯合組建“行內銀團”,按照1:1原則共同投入信貸資金6.3億元,貸款期限7年,推動了“一家做全國”業務模式的落地。
與節能改造略有不同,為確保達到央行碳減排支持工具的相關標準,碳減排技術領域的項目或需更為專業的技術支撐。
以浦發銀行在碳減排技術領域發放的首筆項目貸款——浦發銀行西安分行二氧化
碳捕集封存利用(
CCUS)項目貸款為例,項目的成功落地離不開浦發銀行多部門的高效聯動。
浦發銀行西安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涉及最新的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和利用技術,所以對該項目的技術認定是識別此類項目的關鍵。在總行投行部的協助下,分行工作人員完成對項目核心技術、以及項目二氧化碳減排量的確認及復核。
“該項目解決了中煤陜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低溫甲醇洗脫碳裝置排放的工業二氧化碳尾氣問題,成為了產業鏈中的一環,促進了園區內廢棄物最小化,實現了循環利用。項目實施后,每年將減排二氧化碳量51.113萬噸。”上述負責人表示。
無論是推動建設風電發力項目,還是幫助水泥行業實現產業結構及布局優化,亦或是對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的支持,均是浦發銀行利用央行碳減排支持工具,精準支持具有顯著碳減排效應的領域的真實體現。
先行碳路 厚植“綠色”發展底蘊
搭乘央行碳減排支持政策的東風,浦發銀行成為將碳減排支持工具傳導到實體經濟的關鍵一環。事實上,浦發銀行在推動社會低碳轉型的探索早已起步。
據悉,浦發銀行是國內最早開展
碳金融業務的商業銀行之一。在多年的實踐中,浦發銀行不斷豐富創新
碳金融業務產品線,并創下了多個“業內首單”業務。
公開資料顯示,浦發銀行對于碳金融業務的探索發展始于2009年。在第一筆碳金融業務成功落地該行后,國內銀行業首單
CDM財務顧問業務、
CDM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業務、國際碳保理融資業務,亦在浦發銀行誕生。
2012年,伴隨國內地方碳交易市場
試點工作推進,浦發銀行圍繞
試點交易所及相關企業開展“融資”+“融智”創新服務。
憑借碳金融領域積累的先發優勢,與試點交易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浦發銀行先后開發落地碳交易資金結算清算服務、國內銀行業首單
碳債券、碳資產抵押融資業務、
CCER質押融資業務。
此后的2016年,浦發銀行成為國內首個場外碳衍生品清算業務清算銀行。
2021年,全國
碳市場正式啟動上線,浦發銀行亦逐步落地全國
碳市場碳配額質押貸款、CCER+試點碳市場組合質押融資等創新業務。
2022年,浦發銀行提出全面打造涵蓋碳市場基礎功能服務、產品創新、交易做市以及能力建設“四位一體”的碳金融服務布局。
數次創新背后,實則是浦發銀行在綠色金融領域的高瞻遠矚。
2022年中報里,浦發銀行將推動“雙碳”轉型、打造“綠色銀行”作為集團“十四五”重大發展戰略。截至2022年6月末,該行綠色信貸余額近4000億元,居股份制銀行前列。
“低碳轉型和綠色發展將對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產業發展格局等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為商業銀行帶來巨大機遇,也對商業銀行發揮資金供給作用、引領生產要素配置、跨時空交換風險和收益、提供流動性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浦發銀行表示,未來將持續加強綠色金融業務能力建設,積極推動自身經營和業務的碳中和。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