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正式發布全省首個城市級
碳預算管理數字化
平臺。
平臺由國網杭州供電公司負責建設和運營,通過整合區域、行業、企業多維度數據,構建
碳排放目標核定、動態監測與智能評價體系,為城市、企業推進
綠色低碳轉型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撐,標志著杭州在碳治理領域邁入數字化新階段。
從平臺可以看到,2025年杭州全市碳排放強度預算目標為0.433噸/萬元,較2024年下降4.7%。
平臺不僅能對整個城市的碳預算目標進行核算,還建立了不同領域、行業、企業的全層級核定模型。
“在預算核定階段,這些模型綜合考慮了城市碳效目標、歷史碳效情況、減排潛力以及經濟發展形勢等多維因素,以單位經濟產值產生碳排放量這種碳排放強度的形式,差異化、客觀地核定碳排放目標,為政府開展綠色轉型工作提供決策依據。”國網杭州供電公司能源大數據中心工程師趙堅鵬說。
趙堅鵬介紹,得益于電力“分鐘級”遠程數據采集能力,從用電量入手,結合歷史用電量與碳排放關聯性建模,可實時測算碳排放量,誤差率低于5%,為全域、區域及行業碳排放監測與預警提供技術支撐。
在碳預算執行過程中,平臺顯示,2025年前4個月杭州全域碳強度為0.405噸/萬元,低于年度目標5.8個百分點,總體呈現穩中有進的態勢。但區域分化顯著:數字經濟和高端產業聚集的濱江區、拱墅區、上城區、余杭區單位GDP碳排相對較少,而高耗能企業較多的建德、桐廬、錢塘三個區縣單位GDP碳排強度較高,亟需產業綠色低碳轉型。
以建德海螺水泥廠為例,作為典型的高耗能企業,2025年碳預算總量是329萬噸,截至目前執行進度為19%,額度充足。其中一系列
節能減排舉措發揮了重要作用:1.2萬千瓦分布式光伏在今年前4個月發電424萬千瓦時,節省電費264萬元,減排超2000噸;當地供電部門幫助建設的綠色生產線減少碳排放1.4萬噸。
“過手機可實時查看碳排放數據,我們企業節能降碳方向更明確,更加有的放矢。”建德海螺水泥廠相關負責人說。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