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市將嘗試擴大碳普惠應用場景
北京市碳市場形成了以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范性文件為基礎,多項標準和規定配套支撐的
碳交易政策法規體系。
2024年3月,北京市政府修訂印發《北京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銜接落實國家最新要求,進一步規范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協同控制污染物排放,助力實現北京市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
除配額免費發放方式之外,《管理辦法》明確了配額有償發放方式。目前,北京市本地碳市場的碳排放配額以免費發放為主,有償發放為輔。配額有償發放是國際碳市場機制的通行做法,據了解,歐盟、英國等已經從免費發放配額為主過渡到有償發放為主。“通過配額有償發放能夠促進本地碳市場健康運行,同時也進一步釋放了‘排碳有成本’的信號”,北京市生態環境局應對氣候變化處李春梅介紹。
《管理辦法》印發后,市生態環境部門會同市財政部門組織相關部門陸續制修訂碳市場配套細則和相關技術規范。包括碳市場碳排放量抵銷管理辦法、配額有償競價發放和回購管理辦法、配額有償競價收入管理辦法、市場交易和結算規則等管理制度,以及碳排放核查和碳普惠等技術規范。
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2024年北京市聯合天津市、河北省發布《碳普惠項目減排量核算技術規范 低碳出行》標準,是國內首個區域性低碳出行地方標準。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健全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制度。2025年,北京市將繼續完善本地碳市場建設,激勵碳排放單位主動消納更多綠電,嘗試擴大碳普惠應用場景,鼓勵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以及交通、建筑等領域的節能降碳行為,引導生產生活方式低碳轉型。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