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組織評估的《深圳市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碳普惠
方法學(試行)》《深圳市無紙化金融場景(銀行業)碳普惠
方法學(試行)》正式發布。
據悉,深圳碳普惠體系以“低碳權益、普惠大眾”為核心,對減碳行為進行具體量化并賦予一定價值,將無形的低碳行為轉化為有形的
綠色價值,助力全社會形成
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深圳市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碳普惠方法學(試行)》,量化了光伏發電替代電網供電產生的碳普惠減排量,支持1MW以下的分布式光伏項目參與申報,旨在通過碳普惠機制,為收益有限的小型光伏項目提供支持。為更好地服務減排量申報主體,該方法學核算流程簡明清晰,分配機制詳細具體,為充分激發
清潔能源的減排價值提供了堅實支撐。
《深圳市無紙化金融場景(銀行業)碳普惠方法學(試行)》,聚焦銀行業無紙化服務替代傳統線下資源消耗,包含電子借記卡、電子信用卡、電子賬單、線上繳費、線上貸款、線上還款、線上轉賬等無紙化業務場景,精準核算紙張、制卡、運輸等環節的減排量,創新量化個人線上金融行為的減排貢獻。符合方法學要求的無紙化金融行為均可轉換為可交易的碳普惠減排量,推動了金融業數字化積極引導社會的綠色低碳轉型。
記者了解到,2021年11月,深圳市政府發布《深圳碳普惠體系建設工作方案》,提出構建深圳碳普惠體系,通過量化低碳行為的減排量,并通過政策鼓勵、商業激勵、公益支持、市場交易等手段引導綠色低碳行為,從而提升社會公眾的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意識與意愿。為推動全民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助力實現碳達峰與
碳中和目標,根據上述方案要求,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制定了碳普惠方法學。2021年12月,深圳發布《深圳市低碳公共出行碳普惠方法學(試行)》,這是深圳發布的首個碳普惠方法學。到目前,深圳已發布公共出行、共享單車等8個碳普惠方法學。
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深圳市新發布的兩個方法學,從可再生能源和數字化替代兩個重點降碳領域切入,持續擴容市民綠色權益,讓
低碳生活可量化、有價值、成風尚。接下來,該局將會持續建設碳普惠方法學體系,納入更多低碳行為,倡導公眾培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進一步助力深圳綠色發展轉型。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