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容進程中的關鍵堵點
當前,將鋼鐵、水泥、鋁冶煉三大重點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還面臨不少現實難題。
數據質量瓶頸制約市場公信力。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的碳排放核算涉及燃料消耗、原料成分、工藝參數等多維度變量。盡管《方案》提出“關鍵參數月度存證”和“三級數據審核”機制,但在實際操作中仍面臨三大難題:一是中小企業能力不足。部分中小企業由于缺乏專業團隊,導致數據采集不規范,甚至沿用歷史缺省值估算排放量等現象。二是缺省值爭議?;剂蠠嶂怠⒑剂康葏翟O定存在地區差異,例如北方褐煤與南方無煙煤的碳含量差異未被充分反映,可能導致核算系統性偏差。三是監測技術滯后。在線監測設備普及率不高,有的企業存在篡改數據問題。
配額分配機制亟待精細化?,F行“基準線法+歷史強度法”的配額分配模式在實操中暴露出兩大矛盾:一是基準值設定爭議。若鋼鐵行業基準值對標行業平均水平而非先進水平,可能導致較大比重的產能無需減排即可
履約,削弱市場減排壓力。二是區域公平性問題。中西部地區鋼鐵、水泥企業多為長流程工藝,單位能耗比東部短流程企業高,但現行配額標準未體現地區差異,可能加劇區域經濟失衡。
市場流動性不足削弱
價格發現功能。當前全國碳市場交易主體以發電行業為主,交易品種單一且僅限配額現貨,日均交易量波動劇烈。2024年全國碳市場換手率仍遠低于歐盟碳市場。擴容后,若鋼鐵、水泥、鋁冶煉企業仍沿用“履約驅動型”交易策略即僅在履約期前集中交易,市場活躍度難有實質性提升。此外,金融機構參與渠道有限,
碳期貨、期權等衍生品缺失,導致
價格信號難以反映真實減排成本。
行業異質性加大管理復雜性。三大行業在生產工藝、碳排放強度、減排路徑等方面差異顯著。水泥行業減排高度依賴替代原料(如電石渣)和
碳捕集技術,但現行核算規則未將替代原料的碳減排量納入配額分配考量;鋁冶煉行業雖將CF4和C2F6納入管控,但其全球變暖潛勢遠遠高于CO2的影響,核算方法仍需與國際標準接軌;鋼鐵行業短流程電爐鋼的碳排放強度僅為長流程高爐的30%,但綠電供應不足限制了其推廣。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