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O新政深度解構:21%減排目標背后的全球博弈
1、技術路徑:
強制推廣EEXI(現有船舶能效指數)和CII(碳強度指標)雙軌制;
建立全球首個航運
碳稅機制(2027年起征,每噸CO?當量150美元起);
· 劃定"零排放燃料走廊"(首批覆蓋亞歐、跨太平洋等主干航線);
鹿特丹-新加坡綠色走廊:兩國港口2024年聯合招標,要求通行船舶必須使用生物燃料或氫基燃料,引發馬士基、達飛等12家船東競標;
2、產業沖擊波:
現存50%散貨船、30%油輪面臨能效淘汰;
船用LNG動力裝置訂單驟降40%(2024Q1數據);
綠色溢價倒逼運價體系重構(馬士基測算2027年亞歐線成本激增23%);
馬士基"碳稅壓力測試":2024年模擬顯示,若碳稅升至200美元/噸,40%長期合約客戶將轉向低碳拼箱物流;
日本郵船氨燃料試驗:在6.5萬噸散貨船"伊賀丸"上完成20%氨混燒試航,驗證發動機無需改造即可減排14% ;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